021-37621430
首頁 咨詢項目 關于我們 神光文集 經典案例 咨詢專家
手機版本

上海心理咨詢

咨詢解答| 公益講座 機構分部| 招聘專區(qū)
021-37621430
當前位置: 首頁 > 彭瑞林解讀人生 >

是雄鷹就該讓你的孩子飛向天空

時間:2020-03-26 18:27來源:上海心理咨詢中心 作者:上海心理咨詢 點擊:
展翅飛翔之蓄勢:是雄鷹就該讓你的孩子屬于天空


 
    當下中國的父母可能是最焦慮的,這種焦慮在家庭、社會上蔓延,愈演愈烈,成為整個社會的焦慮。教育,首先是從家庭開始的,從親子教育開始的。父母與孩子的互動,某種意義上,會影響孩子的一生。幾乎所有的父母都望子成龍,都希望孩子像雄鷹一樣,在天空中自由飛翔。
    《展翅飛翔》是我特別為此準備的一個系列,主要是要告訴家長們,通過你們的培養(yǎng)和引導,怎么讓你的孩子成為一只雄鷹,能在天空中展翅高飛,自由翱翔。今天,講第一部分:蓄勢。
    為什么先講“蓄勢”呢?
    從道理上來說,如果想飛起來,要有很多的必要條件。“蓄勢”就是讓我們的孩子能夠具備這些條件和特質。
    下面,從一個小故事講起。
    疫情期間,我觀看了一部美國電影《超越巔峰》,里邊有這么一段情景:
    話說一只鷹在雞群里面被孵化了,在很長一段時間內,這只鷹都是和小雞在一塊生活、成長。慢慢的,小雞長大了,鷹也開始長大了。
    在成長的過程當中,這只鷹的生理都開始出現了變化。比如,它的鷹的嘴巴開始露出來了,翅膀開始變得硬挺。當然,它還是習慣跟小雞們一起覓食,也在雞窩里去孵化蛋。
    有一天,一個人在雞群中發(fā)現了這只鷹。他覺得鷹不應該生活在雞群里邊,鷹應該屬于天空,鷹應該在天空里自由飛翔。
    這個人于是就跟主人商量,決定把這只鷹放了。在放飛以前,他對鷹說,你是一只鷹,你應該飛翔,你應該屬于天空。我現在把你放飛了,你自由地飛吧。
    他把鷹扔過頭頂。
    結果,發(fā)現鷹重重的栽到了地上。
    他再次把鷹抱起來,使了更大的勁兒將鷹拋向了天空。
    結果聽到一聲巨響,鷹再次重重栽到了地面。
    這一次,他明白了:鷹跟雞長時間在一起,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是鷹,更不知道自己有飛翔的能力,這怎么辦呢?
    這人想了一下,就把鷹帶到一個山崖前,跟鷹說:你本不應該如此生活,你是有能力飛起來的,你屬于天空,應該去翱翔,我現在把你拋出去,如果飛不起來,后果是什么,你自己非常清楚。
    說完,毫不猶豫的把鷹拋了出去。
    那只鷹以飛快的速度向下墜落,在墜落的過程當中,求生本能迫使它拼命掙扎。
    突然之間,它發(fā)現自己的兩個翅膀打開了,下降的速度在減緩。于是它開始拼命拍打著翅膀,緊接著,它驚奇地發(fā)現自己居然在向上飛,最后它終于成功飛起來了,飛向了天空,成為一只真正的雄鷹。
    這個故事講的就是“置死地而后生”的一種方式,也就是“不破不立”。心理學上有一個大家都在講的概念叫“舒適區(qū)”,就像這只鷹,像雞一樣生活,非常安全,也非常安逸,但是只能是一只長得像鷹的“雞”。
    所謂“不破不立”,就是要破除固有的概念,跳出心理舒適區(qū),這樣才能有所進步和成長,從而不斷超越你自己。
    這樣的案例從古至今舉不勝數。我們都知道,楚漢相爭的時候,劉邦派韓信帶了一萬兩千多人和趙王對陣。趙王帶兵20萬,面對力量懸殊的雙方,韓信決定孤注一擲,不成功便成仁。
    于是,就找了一個背靠海的地方,把戰(zhàn)船都燒了,告訴將士們,我們只有兩條路,要么被海水淹死,要么奮勇殺敵,可能還有一線的活路。
    最終,眾將士同心協(xié)力,奮勇殺敵。趙王大敗,韓信贏了。
    “置于死地而后生”就是要最大限度的挖掘潛能,釋放出個體或團隊最大的能量,達到既定的目標。
    這種方式用在父母與孩子的互動中,就是:我們作父母的,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,要學會“放手”。
    下面,我來詳細解讀一下這句話。
    每個家庭里,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與互動模式都不一樣,成長過程也不一樣,所以,各自的孩子也千差萬別。
    愚昧的家長培養(yǎng)出來的孩子是不敢面對、喜歡逃避和安逸的,最終,孩子成了“雞”;睿智的家長培養(yǎng)出來的孩子適應能力、抗壓能力比較強,孩子有進取心,喜歡面對挑戰(zhàn),最終成了“鷹”。
    像前面講的故事中的鷹一樣,此時的“鷹”還僅僅是一只“雛鷹”,只會拍打翅膀,并不會飛翔。更重要的是——孩子并不知道自己是鷹,并不知道自己可以飛翔。
    因為他還需要多種能力,如:學習能力、抗壓能力、言語表達能力、人際關系能力、情緒調節(jié)能力、組織溝通能力、處理問題能力、面對困難不逃避的能力、氣質、素質、習慣性認真等。有了這些能力后,才基本具備“脫穎而出”的條件。
    這些能力的挖掘和培養(yǎng),就是家庭教育中的一個特別重要的方面:讓你的孩子知道自己是“鷹”,讓你的孩子知道自己屬于天空,讓你的孩子在廣闊的天空里有能力飛起來。
    怎么讓孩子明白這一點,就是我一直說的兩個字:“放手”,必須放手。
    放手,孩子才能獨立,才能成長,才有能力飛翔。
    很多父母也想幫助孩子起飛,但總發(fā)現,把孩子舉得越高,孩子就摔得越狠。一次、兩次甚至是三次,每次都是同樣的結果。往往此時,父母就心痛了。孩子失敗了,父母比孩子還要難受百倍。于是,父母就把孩子抱得更緊了,生怕再出任何差錯。
    這時候,父母們都沒有膽量嘗試放手,也不會讓自己的孩子再去經受失敗的煎熬和折磨,更狠不下心來讓孩子獨立飛翔。但這其實就是過分寵愛的孩子不思進取、嬌生慣養(yǎng)的孩子難有作為的原因。父母最心疼的的孩子,往往是最沒有作為的。
    俗話說:人吃飽了不餓。“不餓”不是單純指生理機能的不餓,還代表不思進取、不愿吃苦、沒有戰(zhàn)斗力,喜歡逃避等。醫(yī)學研究證明,人只有在六成飽的時候,才最具有戰(zhàn)斗力。只有六成飽的人拼搏、奮進的欲望最為強烈。
    讓孩子有戰(zhàn)斗力,就要讓他“放手”的條件下,自主鍛煉和提升各項能力,釋放出自己的潛能。只有這樣,他才能真正屬于天空,成為一只自由翱翔的雄鷹。
    下一講,我們講展翅飛翔之“潛能”,敬請期待。